跨界布局醫療器械,車企也來了…
據天眼查顯示,近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注冊了“遠燈醫療”“月呀·醫美”商標,國際分類均為醫療器械,當前商標狀態為申請中。
此舉一出,無疑意味著熱衷跨界的比亞迪,將目光瞄準了醫療器械領域,并有了進一步的布局方向。
醫療健康為四大業務領域之一,比亞迪早有行動!
事實上,跨界突破醫療器械領域,比亞迪早已躍躍欲試,并有了不少實質性進展。
早在2020年的時候,比亞迪汽車工業業務就開始新增消毒液、口罩、醫療器械研發。
比亞迪旗下有個比亞迪電子,擁有經驗豐富的醫療器械生產經驗及專業的醫療器械開發團隊,研發產品包含I類、II類、III類醫療器械,涉及有源、無源,且已通過ISO13485、QSR820、以及國內GMP等相關體系認證,并取得CE、FDA和國內產品的注冊證。
其中在口罩版塊,比亞迪在疫情期間,甚至建成了300條口罩生產線,日產量達到了2000萬只。
2020年3月,比亞迪美國子公司曾拿下加利福尼亞州10億美元的口罩訂單(合約人民幣70億元);另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公布的“日經POS情報?受歡迎商品排名”,比亞迪平面口罩在2020年日本口罩銷量排行榜中位列榜首。
同時,比亞迪電子官網顯示,醫療健康已成為其四大業務領域之一。
新專li獲批!殺入國產化率僅10%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巨頭跨界醫療器械領域,大多從生產、流通入局,研發一般是屬于中后半程才會考慮的事情。
相比之下,比亞迪的“路數”則不太一樣,其醫療器械生產和研發幾乎是同時段展開的。不僅如此,研發上它選擇的賽道也是極具挑戰性的、由外資巨頭封鎖的“重災區”。
2022年6月,比亞迪發布了一份關于超聲骨刀的新專li。
據《2019年醫療器械藍皮書》顯示,我國超聲骨刀國產化率不足10%,市場上超過9成的超聲骨刀,都是從外國進口的。
目前這種刀僅有極少數廠商可以生產,如美國強生、美敦力,日本奧林巴斯等企業。其中,美敦力和強生每年產銷的超聲骨刀,壟斷了全球近八成的市場,在中國壟斷比例更高。
在國內,超聲骨刀三大國產公司為啄木鳥、水木天蓬、速邁,這三家公司曾在2020年入選第六批優秀國產醫療設備。
造超聲骨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超聲骨刀最重要的三部分,就是刀頭、換能器和整體架構技術,目前國內勉強能達標的也只有刀頭。
國產超聲骨刀在基礎材料,在換能器、超聲發生器、乃至優化各器件配合的整體架構方面,跟國外先進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
而比亞迪申請的新專li中,就在產品架構方面,對超聲骨刀進行了一次大改良。
突破進口壟斷,比亞迪實力幾何?
超聲骨刀在工作過程中,同時還要噴水,以保持手術部位恒溫并沖洗骨屑等。
傳統的超聲骨刀一般都是外接水路或側面進水,這樣不但影響醫生手感,還會導致更大的能量損失。
比亞迪把換能器頂部改為懸空設計,讓骨刀重量和能量分配更加均衡,更符合中國醫生的使用習慣。另外,專li中還在換能器內壁增加了密封圈,減少了超聲骨刀漏水短路風險。
雖然這稱不上什么顛覆性的進展,但一家以造車而聞名的企業,可以在醫療器械領域取得突破,已是邁出了一大步。
這說明,比亞迪已經有了對超聲骨刀整體架構,進行整合的技術與信心。
除此之外,比亞迪還嘗試著,用國內更熟悉的陶瓷刀頭,取代鈦合金刀頭,試圖找到一條超越歐美廠商的新道路。若這一想法得到落地,或能從側面打破了美國對簡單材料的壟斷封鎖,同時極大地節約成本。
不過,外資巨頭的優勢也非常明顯,新型材料不論是研發還是上市,都需要漫長的時間,目前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此次比亞迪也申請了醫美商標,或是布局醫美的信號。未來,比亞迪在醫療領域能否走出一條“多點開花”的道路?咱們一起“等著瞧”吧。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