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提高3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增加5元,并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擴大中低收入群體覆蓋"。這一系列政策標志著我國在醫療保障領域的持續深化改革,旨在通過財政支持與制度優化,提升全民健康福祉。
一、財政補助標準的歷史性提升
2025年,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從2024年的670元提高至700元,增幅達30元。這一調整是自2003年新農合制度建立以來,財政補助從每人每年10元逐步提升至700元的重要里程碑。
通過擴大醫保基金池,增強對重大疾病的經濟風險抵御能力。例如,湖南省2025年居民醫保籌資標準達1100元(個人繳費400元+財政補助700元),進一步保障參保居民的門診、住院和大病醫療需求。
2025年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提升到每人每年99元,中央財政安排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805.5億元,支持兜牢人民群眾健康"網底",鞏固全民健康"第一道防線"。
二、省級統籌與制度公平性優化
2025年政策明確提出"穩步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通過統一籌資標準、待遇水平和基金管理,解決地區間保障水平不均衡問題。例如,內蒙古自治區提前下達2025年城鄉居民醫保補助資金91.71億元,以持續加大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力度,不斷提升醫療保障待遇水平。
內蒙古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從制度初期的30%-50%提升至70%,普通門診報銷比例不低于50%,有效減輕個人負擔。
三、中低收入群體覆蓋的深化路徑
財政補助增長直接用于提高報銷比例和擴大醫保目錄覆蓋范圍。2003年新農合僅覆蓋300余種藥品,而2025年醫保目錄藥品已增至3159種,腫瘤、罕見病等高價藥納入報銷范圍,政策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70%。
國家醫保局微信公眾號已開通異地就醫備案辦理功能,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覆蓋近10萬家定點醫療機構,參保人員可以享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
中央財政繼續加大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助力度,2025年中央財政安排醫療救助補助資金296.5億元,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