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 12 導聯心電圖檢測,患者需在檢查床上躺臥,醫護人員耗費大量時間連接電極片,過程繁瑣,患者體驗不佳。12 導聯智能心電衣的出現,徹底改寫了這一局面。
圖片來源善行醫療
心內科門診:提高門診診斷效率,提高患者依從性
心內科門診患者流量大,病情多樣且復雜,傳統心電圖檢查受時間限制,對于短暫發作的心律失常、隱匿性心肌缺血等病癥,極易出現漏診。如果病人需要做動態心電圖檢查,就需要患者解開上衣,仔細擦拭胸部皮膚,再逐一粘貼 12 個電極片,整個過程耗時 10 多分鐘,患者常因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而感到不適,病人配合度較低。
現在,有了智能心電衣,患者只需穿上這件類似背心的設備,輕松調整位置,就能夠采集 12 導聯心電數據,穿戴不超過5分鐘。導聯線內置、衣物舒適透氣、洗澡可脫,不影響患者外出穿戴的不便和日常活動,提高患者依從性。
圖片來源善行醫療
通過無線傳輸技術,24小時心電數據將同步至醫生電腦,結合AI分析輔助醫生進行綜合判斷。在下次復診前,患者可自行脫下心電衣交還。極大提高門診診斷效率與準確性,讓患者及時得到有效治療。
醫院病房:醫護人員守護的得力助手
病房內,心臟疾病患者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需要持續、可靠的心電監護。12 導聯智能心電衣成為醫護人員守護患者健康的得力助手。
以往,護士需要時刻關注住院病人身上錯綜復雜的導聯線,頻繁檢查電極片是否松動,生怕影響心電監測的準確性。如今,患者穿上 12 導聯智能心電衣,持續、穩定的心電監測得以實現。
圖片來源善行醫療
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初期病情變化迅速,心電衣可實時監測心肌缺血區域的動態演變,為醫生調整治療方案、評估血管再通效果提供關鍵信息;針對心律失常患者,其能夠精準捕捉到短暫、偶發的異常心律,為后續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選擇、劑量調整,甚至是介入治療時機的確定提供詳實數據支撐。
醫護人員通過床旁監測或遠程監控系統,可隨時查看患者心電數據,及時發現病情惡化跡象,迅速采取干預措施,為病人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心臟康復病房:患者科學康復的伙伴
心臟康復對于心臟病患者恢復心臟功能、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在心臟康復中心,患者的康復進程需要精準監測。以前,患者在康復訓練中進行動態心電圖監測極為不便,導聯線的束縛限制了患者的活動范圍。現在,智能心電衣讓患者在康復訓練時能夠自由活動。
患者在進行有氧運動、力量訓練等康復活動時,身著心電衣,其心臟電活動被實時反饋至康復治療師的監控設備。治療師依據心電數據中的心率變化、ST 段改變等關鍵指標,實時評估患者心臟對運動的耐受程度,及時調整運動強度與節奏。
例如,當患者運動中心率過快或出現心肌缺血相關的 ST 段壓低時,治療師可立即降低運動強度或暫停訓練,避免因運動不當給心臟造成額外負擔,確保康復訓練安全、有效地進行。借助智能心電衣的長期監測數據,治療師還能為患者制定個性化、循序漸進的康復計劃,助力患者逐步恢復心臟功能,重返正常生活。
12 導聯智能心電衣憑借其便捷性、實時性與精準性,在醫院心內科門診、病房及心臟康復中心等不同場景中展現出無可比擬的優勢,成為心臟疾病診療與康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推動現代心臟醫療向更加高效、精準、個性化的方向大步邁進。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