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篩查儀的校準是確保測量結果準確的關鍵步驟,不同品牌和型號的儀器可能有特定要求,但一般遵循以下通用流程:
一、校準前的準備
查閱說明書
仔細閱讀設備操作手冊,了解廠家推薦的校準方法、周期及注意事項。
環境檢查
確保環境光線適宜(避免強光或暗光干擾),溫度/濕度符合儀器要求。
工具準備
可能需要標準視力表、模擬眼(人工眼)、校準模板或廠家提供的校準套件。
二、常規校準步驟
硬件校準
屈光度校準:使用標準模擬眼(如+20D、0D、-20D等)驗證儀器測量的屈光度是否與模擬眼參數一致。
瞳距校準:通過測量已知間距的模擬瞳孔,調整瞳距檢測的準確性。
視力表校準:對比儀器顯示的視標與標準對數視力表(如ISO認證的ETDRS表),確保視標大小、對比度符合標準。
軟件校準
運行儀器自帶的校準程序(部分設備需連接電腦或輸入校準碼)。
更新固件或軟件至最新版本,修復已知誤差。
功能性驗證
自動對焦測試:檢查儀器是否能清晰聚焦于不同屈光度的模擬眼。
重復性測試:多次測量同一模擬眼,觀察結果是否穩定(如誤差≤±0.25D)。
三、專業校準注意事項
定期校準
日常使用前進行快速檢查,每3-6個月由專業技術人員全面校準。
若儀器跌落、碰撞或結果異常,需立即校準。
第三方認證
部分醫療級設備需通過計量機構(如ISO認證實驗室)校準,并出具證書。
記錄與追蹤
保存每次校準的日期、人員、結果及調整參數,便于追溯。
四、常見問題處理
誤差較大:檢查鏡頭是否臟污、電池電量是否充足,或聯系廠家技術支持。
校準失敗:重啟設備或恢復出廠設置后重試。
結果不穩定:確保被測者頭部位置固定,環境無振動。
五、安全提示
禁止自行拆卸光學部件,可能影響精度或導致保修失效。
使用原廠配件(如校準模組),避免兼容性問題。
內容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