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頻電刺激治療儀百科知識
一、定義與原理
低頻電刺激治療儀是一種利用低頻脈沖電流(頻率通常在1-1000Hz之間)作用于人體,通過電刺激神經、肌肉或穴位,達到治療、康復或緩解癥狀的醫療設備。其原理基于電生理學,通過電流刺激引發神經肌肉的興奮,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增強肌肉力量或改善神經功能。
二、主要類型
神經肌肉電刺激儀(NMES)
用于治療肌肉萎縮、神經損傷、運動功能障礙等。
通過刺激肌肉收縮,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運動功能。
經皮神經電刺激儀(TENS)
主要用于緩解疼痛,如慢性疼痛、術后疼痛、神經痛等。
通過刺激感覺神經,干擾疼痛信號的傳遞,達到鎮痛效果。
功能性電刺激儀(FES)
用于幫助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恢復部分運動能力。
通過刺激肌肉收縮,輔助患者進行肢體運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盆底肌電刺激儀
用于治療盆底功能障礙,如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等。
通過刺激盆底肌肉,增強肌肉力量,改善盆底功能。
三、治療作用
緩解疼痛
通過刺激感覺神經,干擾疼痛信號的傳遞,減輕疼痛感。
促進血液循環
電刺激可引起肌肉收縮,促進血液流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增強肌肉力量
通過刺激肌肉收縮,增強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萎縮。
改善神經功能
對神經損傷或功能障礙的患者,電刺激可促進神經再生和功能恢復。
促進傷口愈合
電刺激可促進細胞代謝,加速傷口愈合。
四、適用范圍
康復治療:腦卒中后遺癥、脊髓損傷、骨折后康復等。
疼痛管理:慢性疼痛、術后疼痛、神經痛、關節炎等。
運動康復:肌肉萎縮、運動功能障礙、運動損傷等。
盆底康復: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性功能障礙等。
其他:失眠、抑郁、消化不良等(需結合具體設備功能)。
五、使用方法
電極片放置
根據治療部位,將電極片貼于相應皮膚表面,確保與皮膚緊密接觸。
參數設置
根據治療目的,調節電流強度、頻率、脈寬等參數。
初始治療時,應從低強度開始,逐漸增加至患者耐受范圍。
治療時間
每次治療時間通常為15-30分鐘,每日1-2次,療程根據病情而定。
注意事項
避免在皮膚破損、感染或炎癥部位使用。
心臟病患者、孕婦、裝有心臟起搏器者等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治療過程中如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治療并咨詢醫生。
六、禁忌癥
急性化膿性炎癥
惡性腫瘤
出血性疾病
心臟疾病(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孕婦腹部及腰骶部
皮膚破損或感染部位
對電流過敏者
七、優勢與局限性
優勢
非侵入性治療,安全性高。
操作簡便,患者可在家中自行使用(需在醫生指導下)。
療效顯著,尤其適用于慢性疼痛和肌肉康復。
局限性
對某些疾病(如嚴重神經損傷)效果有限。
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刺激或過敏。
需結合其他治療方法,單一使用效果可能有限。
八、發展趨勢
智能化: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個性化治療方案。
便攜化:開發小型化、便攜式設備,方便患者居家使用。
多功能化:集成多種治療模式(如電刺激、熱療、磁療等),提高治療效果。
遠程醫療: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遠程監控和指導治療。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