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防治指南:打破意識的 "沉睡枷鎖"
當身邊的人突然呼之不應、對任何刺激都毫無反應,這可不是簡單的 "睡著了",而是陷入了危險的昏迷狀態!昏迷是一種嚴重的意識障礙,關乎患者生命安危。作為專注健康教育的主任藥師,今天就帶你全面認識昏迷,掌握科學的應對和預防方法,為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一、定義:深度的意識 "沉睡"
昏迷是一種嚴重的意識障礙,指人體大腦皮質和皮質下網狀結構發生高度抑制,導致患者意識完全喪失,對外界刺激(如言語呼喚、疼痛刺激等)無反應,不能被喚醒,同時自主運動消失,僅保留基本的生命體征,如呼吸、心跳、血壓等 。根據昏迷程度不同,可分為淺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昏迷程度越深,病情越嚴重,救治難度也越大。
二、臨床表現或癥狀:失去意識的危險信號
1、淺昏迷:患者意識完全喪失,無自主運動,但對疼痛刺激(如按壓眼眶、針刺皮膚)有痛苦表情、肢體退縮等防御反應;角膜反射、瞳孔對光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基本反射仍然存在;生命體征(呼吸、心率、血壓)一般無明顯改變,但呼吸頻率和節律可能稍有變化。
2、中昏迷:對強烈疼痛刺激的反應減弱,防御反應、角膜反射、瞳孔對光反射等均減弱,眼球無轉動;呼吸節律可能不規整,血壓、心率也可能出現波動;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病理反射。
3、深昏迷: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對任何刺激均無反應,深淺反射均消失;生命體征不穩定,呼吸不規則,血壓下降,心率紊亂;可出現大小便失禁,此時病情極其危重,隨時可能危及生命。
三、發生的原因:導致昏迷的 "幕后黑手"
1、腦部疾病:
1.1腦血管疾病:如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腦出血多在活動中突然發病,患者迅速出現頭痛、嘔吐、肢體偏癱等癥狀,進而昏迷;腦梗死起病相對較緩,但隨著腦部缺血缺氧加重,也會導致昏迷;蛛網膜下腔出血常因動脈瘤破裂引起,患者突發劇烈頭痛,隨后可能陷入昏迷。
1.2顱內感染:腦炎、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病原體侵犯腦組織,引起炎癥反應,導致腦功能受損,引發昏迷,患者還可能伴有發熱、頭痛、頸項強直等癥狀。
1.3顱腦外傷:嚴重的頭部撞擊、車禍、高處墜落等導致腦震蕩、腦挫裂傷、顱內血腫等,損傷腦組織和神經,引起昏迷,昏迷時間和嚴重程度與外傷程度相關。
1.4顱內腫瘤:腫瘤逐漸增大,壓迫腦組織,影響腦血液循環和神經功能,晚期可導致患者昏迷,同時可能伴有頭痛、嘔吐、視力下降等癥狀。
2、全身性疾病:
2.1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高血糖狀態、低血糖昏迷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或未按時進食、用藥不當,可能引發這些嚴重的代謝紊亂,導致昏迷;肝性腦病、尿毒癥性腦病分別是嚴重肝病和腎功能衰竭的并發癥,體內毒素堆積,影響大腦功能,引起昏迷。
2.2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有機磷農藥中毒、安眠藥中毒、酒精中毒等。這些毒物進入人體后,干擾細胞的正常代謝,抑制神經系統功能,導致昏迷。例如,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造成組織缺氧,引發昏迷。
3、其他:嚴重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中暑導致的熱射病、水電解質紊亂(如嚴重低鈉血癥、高鉀血癥)等,都可能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導致患者昏迷。
四、診斷依據、檢查指標與檢驗項目
1、病史詢問:醫生向患者家屬、目擊者詳細了解患者發病時間、發病前的情況(如是否有頭痛、頭暈、嘔吐、發熱等前驅癥狀,是否有外傷、服藥、接觸毒物等)、既往病史(是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疾病),這些信息對判斷昏迷原因至關重要。
2、體格檢查:
2.1生命體征檢查:測量體溫、呼吸、心率、血壓,判斷是否存在發熱、呼吸異常、心率紊亂、血壓波動等情況。如高熱可能提示感染,血壓過高或過低都可能與昏迷原因相關。
2.2神經系統檢查:檢查瞳孔大小、形狀、對光反射,觀察是否有眼球運動、肢體活動,評估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病理反射等,了解神經系統受損情況。例如,雙側瞳孔不等大,可能提示顱內病變;瞳孔對光反射消失,往往提示病情嚴重。
3、實驗室檢查:
3.1血液檢查:血常規檢查可判斷是否存在感染、貧血等;血糖檢測明確是否有低血糖或高血糖;血生化檢查包括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等,評估身體代謝狀態,查找昏迷原因。如肝功能異常可能與肝性腦病有關,電解質紊亂(如低鈉、高鉀)也可能導致昏迷。
3.2毒物檢測:懷疑中毒時,進行血液、尿液等標本的毒物分析,確定中毒物質,以便采取針對性的解毒治療。
3、影像學檢查:
3.1頭顱 CT:是診斷腦部疾病的重要檢查,能快速發現腦出血、腦梗死、顱內血腫、腦腫瘤等病變,對腦血管疾病和顱腦外傷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3.2頭顱磁共振成像(MRI):對腦部病變的顯示比 CT 更清晰,尤其適用于早期腦梗死、腦部炎癥、腫瘤等疾病的診斷,能提供更詳細的腦部結構和病變信息。
4、他檢查:根據病情需要,可能還會進行腦電圖檢查,評估腦電活動,判斷是否存在癲癇持續狀態等;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了解是否有顱內感染、蛛網膜下腔出血等情況。
五、鑒別診斷:區分相似病癥
昏迷需要與以下情況鑒別:
1、暈厥:暈厥是短暫的意識喪失,發作迅速,持續時間短,一般數秒至數分鐘,發作后可自行恢復,且恢復后無明顯后遺癥;而昏迷意識喪失時間長,不能自行恢復,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才能改善意識狀態。
2、植物狀態:患者無意識活動,但保留睡眠 - 覺醒周期,能自主睜眼或在刺激下睜眼,有咀嚼、吞咽等動作,但無任何意識內容,與昏迷患者對外界刺激無反應有所不同。
3、閉鎖綜合征:患者意識清楚,但因腦橋基底部病變,導致雙側皮質腦干束與皮質脊髓束均被阻斷,僅能通過眼球上下運動示意,看似昏迷,但實際上意識清醒,可通過眼球運動與外界交流,這與昏迷有本質區別。
六、治療方法:喚醒 "沉睡" 的生命
1、保守治療(一般治療):
1.1保持呼吸道通暢:將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引起窒息;及時清除口腔、鼻腔內的分泌物和異物;必要時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給予吸氧,維持有效的氣體交換,保證大腦的氧供。
1.2維持生命體征穩定:密切監測患者的體溫、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及時發現異常并處理。如出現血壓下降,可通過補充液體、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如多巴胺)來維持血壓;呼吸微弱或不規則時,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
1.3營養支持:昏迷患者無法自主進食,可通過鼻飼給予營養豐富的流質飲食,如勻漿膳、腸內營養制劑等,保證患者攝入足夠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維持身體代謝需求;必要時可進行靜脈營養支持。
1.4預防并發癥:定期為患者翻身、拍背,防止壓瘡和肺部感染;保持會陰部清潔,預防泌尿系統感染;對肢體進行被動活動,預防關節攣縮和深靜脈血栓形成。
2、藥物治療:
2.1針對病因治療:根據昏迷原因選擇相應藥物。如腦出血患者,使用脫水劑(甘露醇)降低顱內壓,減少腦水腫;腦梗死患者,在時間窗內可進行溶栓治療(如使用阿替普酶),或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改善腦循環藥物(丁苯酞)等;顱內感染患者,根據病原體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如頭孢曲松治療細菌性腦膜炎)或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治療病毒性腦炎);中毒患者,使用特效解毒劑,如納洛酮解救阿片類藥物中毒,阿托品和解磷定治療有機磷農藥中毒。
2.2促醒治療:對于長期昏迷患者,可使用促醒藥物,如醒腦靜、納美芬等,促進患者意識恢復;也可使用神經營養藥物,如甲鈷胺、神經節苷脂等,幫助修復受損神經。
3、手術治療:對于腦部疾病引起的昏迷,如腦出血導致顱內血腫形成、顱腦外傷引起顱內血腫或腦疝,在病情危急時,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如開顱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術等,以解除腦組織壓迫,挽救患者生命;顱內腫瘤患者,若符合手術指征,也可通過手術切除腫瘤,緩解癥狀。
4、中醫療法:中醫在昏迷治療中可作為輔助手段。通過針灸刺激穴位,如人中、涌泉、十宣等,可能有助于促醒;辯證使用中藥方劑,如安宮牛黃丸對于熱閉神昏有一定療效;還可采用中藥灌腸等方法,幫助患者排出體內毒素,調節身體機能。
七、注意事項:救治和護理的關鍵要點
1、及時送醫:一旦發現有人昏迷,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在等待急救人員到來期間,不要隨意搬動患者,尤其是懷疑有顱腦外傷或脊柱損傷的患者,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如果患者出現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2、配合醫生檢查治療:向醫生詳細準確地提供患者的病史信息,積極配合各項檢查和治療措施。不要因為擔心檢查的風險或費用而拒絕必要的檢查,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
3、精心護理:昏迷患者需要長期護理,家屬要耐心細致。按照醫護人員的指導,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包括翻身、拍背、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等,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意識狀態、生命體征、瞳孔變化等,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
4、關注心理狀態:患者長時間昏迷,家屬可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要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必要時尋求心理支持。同時,昏迷患者在意識恢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也需要給予心理關懷和疏導。
八、預防保健措施及專家提醒
1、預防措施:
1.1控制基礎疾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嚴格按照醫囑服藥,定期復查,控制病情穩定,避免因疾病急性發作導致昏迷。例如,高血壓患者要按時服用降壓藥,保持血壓平穩;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飲食,規律使用降糖藥物或胰島素,監測血糖變化。
1.2注意安全防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安全,避免發生顱腦外傷。如騎電動車、摩托車時佩戴頭盔,進行高空作業時做好防護措施,防止頭部受傷;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如正確使用農藥、妥善保管藥品和化學品,防止中毒。
1.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適度運動,增強身體免疫力,預防感染性疾病;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減少因身體和精神壓力過大引發疾病的風險。
2、專家提醒:昏迷是一種極其嚴重的狀態,往往預示著身體出現了重大疾病。公眾要提高對昏迷的認識,了解常見的昏迷原因和預防方法。對于家中有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高危人群,要密切關注其身體狀況,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就醫。在救治昏迷患者過程中,時間就是生命,及時準確的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同時精心的護理和心理關懷也不可或缺,只有多方面配合,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復質量。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