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通常簡稱為血球儀或血液分析儀)是一種高度自動化、精密的臨床檢驗醫學儀器。它主要用于對人體外周血(通常指靜脈血或指尖末梢血)中的血細胞進行快速、定量、多參數的檢測和分析,是臨床實驗室進行血常規檢查的核心設備。
核心功能與檢測項目
血細胞計數:
紅細胞計數: 單位體積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
白細胞計數: 單位體積血液中的白細胞總數。
血小板計數: 單位體積血液中的血小板數量。
網織紅細胞計數:?。ú糠指叨藘x器)未成熟紅細胞的計數,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血紅蛋白濃度測定: 血液中攜帶氧氣的血紅蛋白總量。
血細胞比容測定: 紅細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體積百分比。
紅細胞參數計算與分析:
平均紅細胞體積: 單個紅細胞的平均大小。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 單個紅細胞內平均含有的血紅蛋白量。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單位體積紅細胞內平均含有的血紅蛋白濃度。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 反映紅細胞大小差異性的指標,對貧血類型的鑒別有重要意義。
白細胞分類(白細胞五分類): (現代主流分析儀的核心功能)
將白細胞主要分為五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并報告各自的絕對值和百分比。
部分儀器還能提供更詳細的亞群信息或異常細胞提示(如幼稚細胞、異型淋巴細胞等)。
血小板參數:
平均血小板體積: 單個血小板的平均大小。
血小板壓積: 血小板在血液中所占的體積百分比。
血小板分布寬度: 反映血小板大小差異性的指標。
主要工作原理
現代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主要結合了以下幾種技術原理:
電阻抗法(庫爾特原理):
血液樣本被稀釋并加入電解液中。
細胞懸液通過一個帶有微小孔徑的寶石孔管。
當細胞通過孔徑時,會引起電阻的瞬間變化(因為細胞是不良導體)。
電阻變化的脈沖次數反映細胞數量,脈沖幅度反映細胞體積大小。
主要用于紅細胞、血小板計數和體積測量,以及白細胞總數計數(在三分群儀器中用于粗略分群)。
流式細胞術與光散射:
鞘流技術: 將稀釋染色的細胞懸液包裹在鞘液中,使細胞單排通過檢測通道。
激光/光散射: 細胞通過激光束時,會產生前向散射光(主要反映細胞大?。w積)和側向散射光(主要反映細胞內部復雜度/顆粒度)。
熒光染色: 使用特定熒光染料(如核酸染料、嗜酸/嗜堿粒細胞特異性染料)對細胞進行染色。細胞受激光激發后發射熒光信號,反映細胞的化學成分(如核酸含量、酶活性)。
通過分析散射光和熒光信號的組合,可以高精度地對白細胞進行五分類,甚至識別異常細胞。這是實現“五分類”功能的核心技術。
比色法:
用于測定血紅蛋白濃度。
紅細胞被溶血劑破壞后釋放出血紅蛋白,血紅蛋白與溶血劑中的氰化物結合形成氰化高鐵血紅蛋白,該物質在特定波長(通常在540nm左右)下有最大吸收峰,通過比色即可測定其濃度。
VCS技術(體積、電導、激光散射): 某些品牌儀器的技術,結合體積測量(V)、電導性(C,反映細胞內部結構)和激光散射(S,反映細胞表面特性)對白細胞進行分類。
工作流程(高度自動化)
樣本識別與進樣: 儀器自動識別試管條形碼,吸取定量血液樣本(微量,通常幾十微升)。
自動稀釋與分注: 樣本被自動分配到不同的反應池或通道。
試劑添加與處理: 自動加入稀釋液、溶血劑、染色劑等試劑,進行混勻、孵育、溶血等處理。
檢測分析: 處理后的樣本流經不同的檢測器(電阻抗孔、流動池等),進行計數、體積測量、光散射和熒光檢測等。
數據處理: 儀器內置的微處理器根據預設算法和校準參數,對原始信號進行計算、分析和分類,得出各項檢測結果。
結果輸出與標記: 結果自動傳輸到實驗室信息系統或打印報告。儀器會根據預設規則對異常結果(如超出參考范圍、存在異常細胞提示、血小板聚集等)進行標記(Flags),提示檢驗人員復核。
自動清洗: 檢測完成后,自動清洗管道和檢測部件,防止樣本交叉污染。
主要優勢
速度快: 通常在幾十秒到幾分鐘內即可完成一份樣本的檢測,大大提高了實驗室效率。
精度高: 自動化操作減少了人為誤差,計數和測量的精密度遠高于傳統手工方法。
參數多: 一次性提供數十項參數,信息量大。
樣本量少: 只需少量血液即可完成檢測,尤其適合兒科和頻繁監測的患者。
標準化: 自動化流程保證了檢測過程的標準化,結果更可靠、可比性強。
異常提示: 能有效提示異常結果和可能存在的干擾(如血小板聚集、小紅細胞干擾等),指導復檢和鏡檢。
局限性
不能完全取代顯微鏡: 對于形態學異常的細胞(如幼稚細胞、異常淋巴細胞、瘧原蟲、某些血液寄生蟲)、血小板聚集、紅細胞凝集等情況,儀器通常只能提示,最終的確認和分類仍需依靠有經驗的檢驗人員通過顯微鏡檢查(血涂片鏡檢)。
存在干擾因素: 某些病理狀態(如冷凝集、高脂血癥、巨大血小板、有核紅細胞)或藥物可能干擾檢測結果。
儀器成本高: 設備和配套試劑耗材成本較高。
需要維護保養: 需要定期校準、質控和維護以保證性能穩定。
應用場景
醫院檢驗科: 常規體檢、疾病篩查、診斷、療效監測(如感染、貧血、白血病、化療后骨髓抑制等)。
基層醫療機構/診所: 快速獲取基本血常規信息。
體檢中心: 大規模健康體檢。
血站: 獻血者血液初篩(如血紅蛋白檢測)。
科研機構: 基礎醫學和臨床研究。
發展趨勢
更高通量與集成化: 向流水線發展,與自動推片染色機聯機,實現“樣本進-結果出”。
智能化與AI應用: 更智能的異常提示、自動復檢規則、利用AI輔助形態學識別。
更精細的分析: 提供更詳細的白細胞亞群、網織紅細胞參數、干細胞計數等。
床旁檢測: 發展小型化、操作更簡便的POCT型血液分析儀。
新型檢測原理: 探索如數字成像分析等新技術。
遠程維護與質控: 加強遠程診斷和質控數據傳輸能力。
總結
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是現代醫學實驗室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它通過結合物理學、化學、光學、電子學和計算機技術,實現了對血液細胞快速、準確、多參數的自動化分析,極大地提高了血液學檢驗的效率和質量,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和監測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信息。盡管存在局限性,特別是對細胞形態學的判斷仍需人工鏡檢復核,但其在臨床實踐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并隨著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和完善。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