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萬人,1530家企業,805億注冊資本。
--這,就是中國IVD行業的最新家底。
今天,是黃工連續第4年,發布《中國IVD企業名錄》。1530家企業,主要為生產企業,即主營收入來源于IVD儀器、試劑和質控品等銷售。基因檢測服務企業,試劑原料和零部件生產企業,中小型檢驗醫學實驗室等,不在本名錄收錄范圍。2024年同比2023年,企業數量少了近500家。
消失的這500家企業,分成幾部分:
一,被動申請破產清算的,有40多家,約占8%。
二,主動申請注銷的,有80多家,約占16%。
三,剩余的380家,占76%。2025版不作收錄,主要原因在于經營異常,多年未更新工商狀態且員工少于3人,部分企業非IVD生產企業。
2024年,全球掀起一股并購整合浪潮。從成立三五年的小公司,到二十幾年的老牌公司,甚至A股美股上市公司,不同規模大小的,都有公司被收購,甚至裁員申請破產的。國內經濟不景氣,新增人口下滑,醫療檢驗消費需求銳減,整體IVD市場在萎縮。同時經過幾輪集采,一大批小企業甚至老牌企業,已然搖搖欲墜、瀕臨倒閉。雖然殼還在,但經營非常困難。IVD新生力量雖有但不多,一級市場融資遇冷,大多數中小企業以至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甚至虧損。
1530家IVD企業中,本土企業有1480家,占比96.7%;外資企業有50家,占比3.3%。外資企業中,以美國、日本為主,還有幾家德國、法國等地的企業。50家外資企業,雇傭中國員工約1.2萬人,約4.4%;注冊資本金64.5億元,約8%。外資企業,主要注冊地在上海,超過一半;其次為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天津等沿海城市。最早一家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到現在已有35年。外資本土化在加速,去年8月羅氏診斷在蘇州追加投資30億,建設亞太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
在本土企業中,有909家企業分布在東部沿海,主要是廣東、江蘇、北京、浙江、上海等發達城市,占比60%。廣東251家,占16.9%;江蘇220家,占14.9%;北京164家,占11.1%;浙江158家,占10.7%;上海116家,占7.8%。另外,在A股、美股、港股,以及在國內北交所和新三板掛牌上市的,有100多家,占全行業的6.5%。
1530家IVD生產企業,總計員工27.5萬人。廣東省有8.1萬人,占全國29.5%,將近三分之一,為全國獨一檔的存在。注冊資本也是最高的,將近160億元。從業人員和注冊資本,都相當于第二名浙江省的2倍。浙江省有4萬人,占全國14.5%;注冊資本接近80億元,這與其企業數量、從業人員規模不相匹配。北京、江蘇、上海3省,不管是人員規模還是注冊資本,基本持平,人員規模在2.5~2.7萬人左右,注冊資本在110億左右。
詳細名錄:黃工 · 中國IVD企業名錄(2025)
本文由“健康號”用戶上傳、授權發布,以上內容(含文字、圖片、視頻)不代表健康界立場。“健康號”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轉載、侵權等任何問題,請聯系健康界(jkh@hmkx.cn)處理。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