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常不同,本次筆者細看了下父親的出院賬單,以往和絕大多數家屬一樣只看費用總額3760.48、統籌支付2181.45、個人賬戶支付96.72、個人現金支付1482.31這四項主要金額,但今天本人從醫院管理者的角度再看這張賬單,透視到的卻是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成果,在這里,就淺談一下患者與衛生政策相向而行的個人感受。
本次父親主要出院診斷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心功能Ⅳ級(NYHA分級)??;雙側胸腔積液;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高血壓?。臣壓芨呶#唬残吞悄虿?。住院天數3天,費用總額3760.48(西藥108.71、材料136.47、化驗1222.80、檢查893.00、手術469.00、治療620.50、護理113.00、雜費66.00、床位81.00、麻醉50.00。與國家2023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反饋數據對比,醫療服務收入占比實際值37.22%(國家29.59%);住院日3天(心衰單病種平均住院日國家75分位值7.69天,醫院2025年5月5.28天);次均費用3760.48元(國家75分位值7887.88元,醫院2025年5月5611.61元);藥占比2.89%(醫院歷年測算指標≤20%),上述各項指標均控制在理想范圍內。
自2019年至今,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即"國考")已開展5年,日漸成為檢驗公立醫療綜合能力和水平的"金標準""指揮棒"和"風向標",成為引導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不止于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將"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位置",期間國家衛生行政部門陸續出臺的文件《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計劃(2023-2025年)》、《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以及近期出臺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均圍繞著健康中國、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從而提升患者福祉。各醫療機構診療行為以國家衛生工作政策為導向,不斷規范診療行為。對于患者,確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利好,平均住院日下降、次均費用下降、藥占比下降;對于醫院,醫療成本下降,醫療服務收入占比提高,有效收入提高正向影響醫療盈余率,使醫療機構規避運營風險。雖然此次僅為1例患者的數據,不能全面評價整體工作,但也能夠體現出國考對醫院和患者的影響。通過國家每年反饋的25分位值、50分位值、75分位值,讓醫療機構能夠在單病種的診療上找到自身的技術和衛生資源消耗等方面的站位,從而找到降本增效的發力點。
在國考指揮棒下進行醫院管理的幾年來,作為從事醫院管理崗位20年的親歷者,針對工作中的實際困惑淺談幾點個人的思想。
1.是否能夠對轄區內醫療資源人均分布情況賦值系數;
2. 考核四級手術時是否能夠對轄區內四級手術病種的發病率作為當地的校正系數,并在賦分時設定年度上限,由于各醫院都處于比學趕超的狀態,防止過度醫療、放寬手術指征的現象出現;
3.在DRG/DIP付費方式下,按照出院主要診斷病種進行結算,轉科病人轉出不暢成為了院內痛點問題,對于多器官手術,只能給予單一病種結算,致使患者需出院后再次入院,化驗、檢查、床位費等無形重復,實質上不但增加了患者痛苦,同時浪費了醫保資金;
4. 對于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所在醫院,由于患者基本涉及多器官或合并癥,是否考慮加分制;
5. 康復患者的治療效果確需時間積累,對綜合醫院康復床位的平均住院日是否可以不納入總分考核,作為附加考核;
?。叮畬τ诔L住院且呼吸機輔助呼吸患者的延續診療,衛生行政部門是否能夠提供轉診機構的指導性意見,因醫養結合機構醫護人員的危重癥救治醫療技術水平所限,致使此類患者轉出困難,拉高機構內整體平均住院日。
總之,在全民大健康的理念指導下,規范醫院診療行為,大數據的實時推送指揮著醫院高質量發展,但在固有的"全國一張卷"的50余項國考指標下,如何將醫療機構所處的不同地域、不同病源病種、不同醫療資源配備等個性化情況視為影響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將其賦予考核分值或系數,制定出《區域性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導則》,讓國考在確保有效的同時更加有溫度。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 王玉芳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